罚点球需要了解的物理学和心理学 - 知乎

adminadmin 其他直播 2024-03-24 22 0
罚点球需要了解的物理学和心理学 - 知乎

  这届世界杯1/8决赛居然有3场点球大战,大家了解一下。

  世界杯上的点球大战是体育比赛中最惊险刺激的比赛之一,考验着每个人的神经。

  当两队队员开始互罚点球时就是考验大家心理素质之时。从过去的6届世界杯决赛来看,双方球队的趋势都是加强防守,最后都通过加时赛或点球大战来定胜负。例如1994年和2006年世界杯决赛就是两队点球决胜。在点球大战过程中,只要有一方门将扑出点球,而己方球员攻入点球就能获得冠军。

  点球点位于球门正前方12码(约11米)处,力量大的球员射出的点球速度可以达到80英里/小时,这意味是球在500毫秒内就飞到了门线,而门将需要600毫秒时间做出反应,从宽度为24英尺(约7米)的门框中间位置向球飞行的某个位置扑去。总的来说,点球的发球成功率相当高。

  从1982年至1994年间,世界杯决赛中的138个点球分析得出,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门将也无法打破这个规律。门将只有41%的可能性猜到罚球的位置,比随机可能性还要低,扑出的点球占所有点球的14.5%。

  1997年足球比赛规则改变后,门将扑出点球的几率更低了。

  在此之前,在罚点球时,门将不得在球移动前而提前移动;不过1997年以后,门将可以在罚球前任意左右移动,但不得向前移动。

  在这之后,很多射手在罚点球前都会做出“帕拉迪尼亚”动作,也就是小停顿。巴西队的顶级射手们甚至可以在罚点球时做出踢球的假动作,欺骗门将提前移动后再把球射入门框内的其他方向。

  为此2010年国际足联对罚点球规则作了说明:允许球员做假动作欺骗门将,但是当球员完成助跑动作后假装踢球的动作是违反体育道德的一种犯规行为。

  一位英国研究人员认为在如此高强度的压力环境下,罚球队员只需要无视对方门将即可。

  研究人员针对18支大学校级足球队的队员,给他们佩戴了追踪眼球运动的设备后发现,那些关注对方门将运动的罚球选手罚失点球的概率达到了40%,而那些无视对方门将存在的罚球选手只有20%的点球罚失概率。

  这说明,当选手紧张时,会担心对方门将把自己的点球扑出。因此门将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在对方球员罚点球时尽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比如以下视频中1984年,利物浦门将Bruce Grobbelaar在欧洲杯决赛的点球大战中,跳了一段舞蹈:https://www.zhihu.com/video/997886217362374656

  还有2005年欧洲杯决赛中,还是利物浦队门将Jerzy Dudek在罚点球前不停挥舞自己的手臂。只要能吸引对方球员的注意力,那么就有可能扑出对方罚出的点球。一些优秀的门将甚至会在罚点球前给对方球员一些心理暗示,2008年冠军杯决赛中,曼联门将范德萨对着切尔西球员阿内尔卡指着自己的左边,暗示之前该队罚失的点球方向,诱导阿内尔卡踢向他的右边。他还会在比赛前认真研究一些球员罚点球的习惯,找到他们罚球时可能踢向的方向。

  所以今年世界杯上看点球大战时,就不光是技术的较量,还是运气、心理、心跳的比拼。

  WTT资讯-最新科技资讯,实时网安信息

  欢迎关注我们:

  @W-Pwn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